曹祥仁:从密码专家到将军大使_陈辉

导读:1933年8月1日,曹祥仁荣获了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三等红星奖章,这枚奖章非同小可。据统计,红星奖章只在1933年至1935年颁发过3次,全军共计颁发166枚。红星奖章是红军首次颁发的最高荣誉奖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一、中央苏区三等红星奖章的荣获者
  1933年8月1日,曹祥仁荣获了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三等红星奖章,这枚奖章非同小可。据统计,红星奖章只在1933年至1935年颁发过3次,全军共计颁发166枚。红星奖章是红军首次颁发的最高荣誉奖,曹祥仁荣获三等红星奖章是与他特殊的经历和功绩分不开的。
  曹祥仁1914年7月生于湖北大冶县曹寅公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丧母、9岁亡父,生活无着,只能为人放牛、帮工生活,在亲友的帮助下读完初小。
  1929年初,15岁的曹祥仁参加鄂东南农民武装起义。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阳新红军第二支队当战士。1930年1月编入红5军第5纵队,在政治部做少先队工作。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7月任红8军第4师3团党委委员。此后任师政治部青年干事、政务科科员。
  1931年夏,曹祥仁入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学习,从此走上了密码专家道路。9月任红3军团无线电训练班主任,后任红3军团总部无线电队支部书记。
  1931年12月14日宁都暴动后,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起义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起义军带来了8部电台和40多名电台工作人员。红一方面军总部给红3军团谍报科增设了一部侦察电台。
  在通信和侦察工作中,曹祥仁的无线电收发报技术提高很快。尤其是他的听力极为敏锐,可以通过报务员的发报手法和不同机器的声音差异,分辨出是哪个敌台和哪个报务员在值班,有时不戴耳机也能辨别无误。另外,他的记忆能力极强,在夜以继日的报务工作和侦听实践中,熟记了几千字的常用明码,听到电码便可迅速在脑海中转换为文字。不久,曹祥仁便成为红3军团最优秀的报务员。


浏览大图
  1932年5月,红一方面军总部到红3军团为谍报科侦察台选调侦收员时,军团长彭德怀顾全大局:“那个天才的小鬼,把他送去。”这个小鬼就是曹祥仁。
  曹祥仁来到红一方面军总部谍报科侦察台时,侦察台抄下来的国民党军密码电报已累积了好几大筐,成了无法解读的“天书”,行军时用扁担挑着,越积越多,却一筹莫展。曹祥仁在报务当班之余,开始参加破译研究,他与谍报科长曾希圣一起,苦思冥想,但毫无头绪。
  1932年8月20日,红军攻占宜黄县城时,给破译工作带来了一线希望。曾希圣从缴获国民党军27师一个军官的公文包中,发现一份国民党第九路军司令孙连仲发给守城部队的电报,其中有30多个字已译出,密码名为“展密”,但没有找到密码本。
  曾希圣和曹祥仁如获至宝,以这30多个字为基础,一起猜译未译出的那部分文字。曾希圣中文底子好,曹祥仁对码子熟悉,俩人密切配合。他俩结合国民党军的情况,将不断侦收到的“展密”电报拿来对照研究。由于国民党军的电文内容繁杂,文体古怪,碰到疑难军中用语,一筹莫展时,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也凑过来帮助猜字,一起研究电文的格式和文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钻研,1932年10月,他俩终于将“展密”密码全本贯通。
  70多年后的2008年1月,军委副主席张震在评述首破国民党军密码“展密”的意义时说:“密码技术的掌握,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技侦情报工作的独特优势,在我党我军的情报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破译“展密”成功后,曹祥仁第一次完整译出的国民党军电报是一份重要的作战命令,但他对猜译出的电文是否准确还没有把握,因此在发往前方指挥部的情报上注明“不知确否,仅供参考”。
  朱总司令相信曹祥仁的能力,根据这份情报部署了一个伏击战,消灭了敌军一个营。总部领导都非常高兴,朱总司令激动地说:“真了不起,如虎添翼!”战后,他摸着曹祥仁的头说:“还是你这个小孩子行!”通过破译“展密”,使曾希圣、曹祥仁逐步摸索到国民党军密码的编制规律和语言习惯,信心大增。他们一鼓作气,到1932年底,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又连续破开密码共17本,将中央苏区周围国民党军使用的通用密本全部破开。从此,红军对国民党军的任何行动都能了如指掌。


浏览大图
  1933年1月初的枫山埠之战,曹祥仁再次创造破译奇迹。当时红一方面军由黎川向金溪北进,途中在黄狮渡歼灭了国民党军第5师第13旅,活捉旅长周士达。1月5日,红军集结在金溪、后车、左坊营、黄狮渡一带待命。蒋介石为了报复,命令国民党军进攻金溪附近的左坊营、黄狮渡。由吴奇伟率第90师、第27师担任主攻,周至柔指挥第14师和第5师在琅踞一带牵制红军。1月6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得知上述情报后,立即部署兵力,派出红1、3军团和红22军分路迎击。
  6日午夜至7日凌晨,曹祥仁独自当班守机。按照常规,敌我双方已下达进攻命令,作出了应战部署,电台应该是激战前夜的片刻沉寂。不料刚过午夜,曹祥仁突然听到有5个国民党军电台同时发出“十万火急”的呼叫。曹祥仁高度集中精力,迅速转动频率旋钮,选台侦听。他凭借扎实的报务功底和对多种密本的超强记忆,通过报头和前几组电码,迅速分辨出对方使用的密型,在脑海中瞬间转化为电文汉字,并即时作出判断、处理。也就是说,曹祥仁将报务员、译电员的听、译并用,同时对五个台的信号进行选择、辨别、处理。


浏览大图
  一开始曹祥仁认为吴奇伟既已下达进攻命令,可能不会有新情况,于是首先侦听第14师电台,抄了10多个字后,发现电文很长,像是个宿营报告。即转听第5师电台,电报是发往南昌的,想必与当前战事无关。又果断地转到吴奇伟部电台时,从滴滴嗒嗒的无线电信号中,曹祥仁立即分辨出“如下(1)”三个字,他当即判断,这是吴奇伟指挥部的电台正在用密电下达新命令,敌情可能有重大变化。他毫不犹豫地盯住这个台,把后续电报抄完并迅速译出。
  虽然这份电报前面已发的多字没有抄到,但恰好抓到国民党军重新部署进攻的核心内容:国民党军临时改变作战部署,兵分两路合击红军主力。吴奇伟率第27师和第90师第268旅为左路,沿浒湾、金溪大道东进,经枫山埠进攻左坊营;周至柔率第14师、第5师为右路,由牵制改为迂回至杨家渡渡河,进攻琅踞、左坊营、黄狮渡,企图切断我军后路,对我军形成大包围。
  十万火急,我军如按原部署作战,将处于完全被动,位于左坊营后龚村的红军总部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周恩来、朱德闻讯赶到电台,进一步了解情况后,马上作出新的部署。命红1军团、红22军星夜转移到枫山埠附近,准备伏击吴奇伟部。红3军团仍向琅踞方向进击。增派红5军团开到黄狮渡西南,阻击国民党军第14师和第5师。
  8日凌晨,电台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紧紧盯住吴奇伟部电台的通报。周恩来、朱德再次来到现场,等待吴奇伟部出发时间的确切情报。一开始吴奇伟部的电台没有动静,判断他们还没有出动,红军就在途中休息待命。大约8点多钟,终于收到吴奇伟部队离开宿营地向左坊营开进的电报。红军各部便分头向指定阵地开进。9点30分,红1军团在枫山埠附近发起正面进攻,重创了吴奇伟的铁军第90师。在战斗过程中,曹祥仁还侦收到敌旅长夏梦中被我军击伤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黄昏时分,罗炳辉率红22军占领浒湾,并追击敌军直抵抚州对岸,枫山埠之战大获全胜。
  枫山埠之战,曹祥仁创下了无线电技术侦察史上的惊人纪录,1933年5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二局第四科(破译科)科长。1933年8月1日,曹祥仁当之无愧地荣获了三等红星奖章。
  二、被毛泽东称为长征路上的“灯笼”
  1934年10月,曹祥仁又改任军委第二局第一科(破译科)科长。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城会合为止,他带领战友破译大量敌军密码,为党中央的决策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党中央和红军转危为安,被毛泽东誉为红军长征路上的“灯笼”、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1934年12月11日夜,曹祥仁发现国民党刘建绪部的通信电台突然变得异常活跃,他立即牢牢锁住刘建绪的电波。临近午夜时分,曹祥仁破译的这封电报,已经摆在了红军总部的桌子上。朱德焦急地拿着曹祥仁破译的电报,找到周恩来。
  原来这份破译的电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博古和李德等红军的领导人,仍然坚持往湘西去与贺龙部队会合的计划。
  曹祥仁破译的密电显示,蒋介石已调集了15个师的重兵布下口袋阵,在城步、靖县、武岗一线修筑了四道堡垒的封锁线,企图于湘黔边境,全歼中央红军。
  毛泽东根据曹祥仁破译的情报,力阻红军北出湘西,跳出蒋介石布设的口袋阵。红军领导人紧急齐聚通道恭城书院,召开了紧急碰头会。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支持下,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放弃与红2、6军团会师的原定计划,改向黔北的遵义进军,开辟了一条西入贵州之路,避免了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
  1935年1月19日,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撤离遵义,向赤水西进,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一线北渡长江,到四川去创建根据地。


浏览大图
  党中央决定红军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以红3、5军团为主力,围歼川军郭勋祺旅,保障下一步顺利北渡长江。
  1月24日,红1军团攻占土城,26日到达赤水城郊,遭到先入城的川军两个旅的反扑。此时,红5军团和红9军团也都与堵截和尾追的川军发生战斗,前堵后追的川军迟滞了红军北上渡江的行动。
  27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在去土城镇的路上,发现土城以东的山谷地带是个合围国民党追兵的好地方,当即就下令红3、5军团占领土城以东两侧有利地形,准备痛击尾追的川军,解决红军腹背受敌的困境。
  1月28日凌晨,细雨蒙蒙,寒风刺骨,土城战役拉开序幕。红3、5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从土城镇外水狮坝分两路向进占枫村坝、青杠坡地区的川军阵地发起进攻。敌郭勋祺部凭借有利地形拼死顽抗,红军官兵拼死争夺,往复冲杀,交战双方陷入胶着状态,形成了拉锯战、消耗战。
  紧急关头,周恩来、王稼祥赶到二局破译科,要求曹祥仁等人通过电台尽快摸清敌军情况。
  此时,曹祥仁领导的破译科碰到了困难。因为国民党军用的密码是不统一的,中央军内部、中央军与各地军阀部队之间的通讯用的都是中央军的密本;各地军阀内部多用自行编制的密码。中央红军长期在江西作战,对国民党中央军和湘、粤、闽等地军阀部队的密码非常熟悉,并都已破解。而中央决定进入四川才没有几天,所以二局破译科尚未掌控川军的密码,只能从中央军的电报中获取情报。为了尽快突破川军的密码,27日下午,破译科随军委进入土城后,立即投入全部力量,搜索郭勋祺的电台,同时开始破译该部的密码。他们很快就发现郭勋祺部使用的密码不仅是自编本,而且是复杂的“来去本”,破译难度很高。战事紧急,曹祥仁和曾希圣、邹毕兆三人彻夜工作,突击破译。


浏览大图
  28日下午2、3点钟时,经过一天多的紧张工作,他们三人终于破开了郭勋祺的“来去本”密码——“正密”,这时才发现红军周围已布满了敌军。东面有川军四个旅,除了郭勋祺、潘佐、廖泽的三个旅外,独立第3旅正在增援途中。教导师第2旅由西面向土城迂回,赤水的敌第5师两个旅及第1师第3旅第7团也从西北面向红军侧后运动。东南方还有薛岳的重兵。
  事后查明,原来的情报有误,川军不是4个团6000多人,实为6个团万余人,还有后续部队,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蒋介石集中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川滇军大部、湘桂粤军一部共17个师又13个旅150个团近40万人,妄图将中央红军37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
  党中央收到二局破译科曹祥仁破译的情报后,下午5时召开政治局和军委紧急会议,果断决定:放弃歼敌,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突出重围。
  1月29日凌晨3时,军委向各军团发出一渡赤水的电令,中央红军主力遵照命令,分三路摆脱当面敌军,黎明前在土城渡口西渡赤水,脱离绝地,向西南方的叙永、古蔺地区快速退去。
  29日拂晓,备足弹药,欲聚歼红军于此地的郭勋祺部,发现红军已全部渡过赤水河西去,遂令部队停止前进,原地休整。
  在艰苦的长征路上,在二局局长曾希圣的领导和参与下,曹祥仁领导破译科共破译国民党军各类密码860多种,其中曹祥仁破译速度最快,数量最多。
  曹祥仁回忆,毛主席曾说,二局是黑夜走路的“灯笼”,我们是打着这个“灯笼”长征的,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长征路上,军委二局曹祥仁领导的破译科无线电侦察几乎成了红军唯一的情报来源。地图上曲折的长征路线就是破译科工作的写照,敌人哪里强?哪里弱?哪里有空档可以通过?靠的就是二局破译科的情报。所以毛泽东给予了长征“灯笼”的高度评价。
  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身为军委二局局长的曹祥仁领导二局破译了德国准备突然袭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受到斯大林的感谢。
  解放战争时期,曹祥仁出任东北野战军副参谋长兼第二局局长。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局破译敌军密码110多个,全面掌控了国民党军的各种动态情况,几乎可以破译敌军的全部密码,截获敌军的全部电报,听懂报话员所使用的全国各种的方言。在辽沈战役期间,二局每天可以给总部首长提供有价值的情报超过100份,为东总首长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1949年3月31日,毛泽东亲自选定曹祥仁担任中央军委机要工程学校校长兼政委。


浏览大图
  三、密码专家出任共和国大使再展宏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次周恩来见到曹祥仁,问他:
  “仗打完了,想干点什么?”曹答:
  “到国外去看看吧?”总理说:“好,
  就让你到国外去看看。”因为这时周恩来正在挑选一批军队领导干部出任大使。而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曹祥仁,对国际局势十分关注,对国外情况很有兴趣。于是,与周恩来的想法一拍即合。
  1950年4月,曹祥仁从中央军委机要工程学校调到外交部,准备出任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隐蔽战线转为公开身份,曹祥仁想改个名字,没料到周总理却说,“你不要改名字,你叫曹祥仁还有些人知道你。你改了名字,更没人知道你了。”就这样,我军密码专家走向世界成为公开的“将军大使”。
  1949年10月3日,保加利亚外交部长致函中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全中国人民之意志,保加利亚政府已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换外交代表。”10月4日,周恩来外长复函,对此表示“热忱欢迎”,同意双方立即建交并“互派外交代表”。1949年10月4日,成为中国与保加利亚正式建交日。保加利亚是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8月25日,中国外交部致电驻苏大使王稼祥,称中国政府拟任命曹祥仁为中国首任驻保加利亚特命全权大使,请他在莫斯科代为征求保加利亚政府意见,以确保曹祥仁9月9日以前赴任。保方很快予以认可。
  9月7日,36岁的曹祥仁大使抵达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9月8日,曹祥仁大使向保加利亚国民议会主席团达米扬诺夫主席呈递国书。曹祥仁的国书编号为国字第十三号。



浏览大图
  12月8日,曹祥仁大使以中共党员的身份会见了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契尔文科夫。会见时,曹大使请保方派人到中国,做有关集体农场和工业问题的报告,契尔文科夫当即表示同意,同时表示,他希望能够多看到些毛主席的著作,特别是关于民族问题的著作。曹祥仁很快满足了契尔文科夫总书记的要求。
  曹祥仁就任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后,很快使馆建设和各项工作步入正轨。1954年9月,董必武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参加保加利亚国庆10周年活动;同月,保加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达米扬诺夫率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参加中国国庆5周年活动,并进行友好访问,加深了两国友谊。
  曹祥仁在驻保加利亚任期内,曾发生苏联电影辱华事件。这一事件缘起于苏联在《布热瓦尔斯基》影片当中把中国人丑化为肮脏、低能、毫无气节的乞丐。当时中国与苏联还是蜜月期,但曹祥仁为了国家形象,没有熟视无睹,立即向苏联大使提出这一问题并表达不满。曹祥仁坚持原则,从容镇静地处理了这一事件,维护了新中国的国格与尊严。
  曹祥仁在保加利亚任大使的近五年时间里,中国与保加利亚建立起非常友好的关系。1952年中保两国
  政府签订了两国首个贸易协定,两国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此外,中保两国政府在索非亚签订了第一个文化合作协定,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1953年索非亚大学开设汉语专业,打下了汉语在保加利亚落地的良好基础,如今中国在保加利亚首家孔子学院在索非亚大学挂牌成立,两国签署相互承认文凭、学位和证书的协议,保加利亚是最早与中国签署高等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国家之一;1955年,两国签署了第一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后又成立了政府科技合作委员会。两国科技合作涉及农业、生态、畜牧、环保、机械制造、新材料、能源等领域。这些外交成就都凝聚着曹祥仁的辛勤付出。
  1954年秋,曹祥仁的大使期已满,保加利亚总书记契尔文科夫对曹祥仁的大使工作非常满意。1955年2月,曹祥仁接到中央组织部通知,调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副部长。1958年5月,调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1959年初,调任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1975年8月24日,红色破译专家、将军大使曹祥仁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来源:SCI论文网

推荐阅读